方管廠的發展仍然任重道遠
中國鋼鐵工業面臨巨大的環境問題挑戰,鋼鐵工業的領導和科技工作人員仍然任重道遠。從現實來看,鋼鐵工業實現碳達峰碳中和戰略目標的一個有效技術方案,就是從產業結構調整入手,大力發展短流程煉鋼。百年來,在黨的領導下,鋼鐵行業從一無所有,靠著民族自強的信念,奮斗至今,從那時的積貧積弱,“國內鋼產量不足每個國人打一把菜刀”,到今天高質量發展,在全世界舉足輕重,百煉成鋼,一路走來——鋼鐵行業的創業史,正是黨的百年奮斗史的縮影。黨的正確領導是中國鋼鐵工業輝煌至今的根本原因、最大邏輯。全面加強黨的領導和黨的建設,不忘初心、牢記使命,是中國號鋼鐵巨輪劈波斬浪、揚帆遠航的最重要法寶。“我們要做好傳承,及時總結,發揚致遠。未來,方管廠行業集中提升的發展效率問題、碳達峰碳中和要求的發展底線問題和智能制造的發展路徑問題,需要接續奮斗的我們給出歷史答案。
行業老領導、老專家、主要鋼鐵企業領導、優秀黨員和勞動模范代表做了激情澎湃的發言,對在黨的英明領導下,國家取得的翻天覆地的變化和鋼鐵行業取得的巨大進步進行了總結回顧,對當前行業面臨的問題和挑戰進行了剖析,對行業的健康發展持續繁榮提出了意見建議。重申了中國共產黨對中國做出的三大歷史貢獻。第一大歷史貢獻是趕走了日本帝國主義,打倒了國民黨反動派,建立了新中國。第二大歷史貢獻是建立了社會主義制度。第三大歷史貢獻是實行了改革開放,形成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走上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鋼鐵人一定不能忘記,沒有共產黨就沒有新中國,沒有共產黨就沒有中國鋼鐵工業。在新形勢下,我們一定要堅定不移地在黨的領導下,身在盛世、不負盛世,為中國鋼鐵工業實現新的飛躍和發展做出新的貢獻。”
中國鋼鐵人的心中總是記得這樣幾個數字:“4916”,即1949年我國鋼產量達到16萬噸;“1080”,即1958年“大煉鋼鐵”運動實際鋼產量達到1080萬噸;“三打兩千六”,即年計劃產鋼2600萬噸;“961”,即1996年鋼產量突破1億噸;“1351”,即“十三五”期間鋼產量突破10億噸。在他看來,這幾個數字非常形象地把所有鋼鐵人為中國鋼鐵工業做出的貢獻表達出來。